※其一:种族偏见:两名克罗埃西亚裔和塞尔维亚裔的波士尼亚人,自始至终不放弃争斗较劲的故事。※其二:人种差异:波士尼亚难民裴洛与医生宝雪无视种族落差,相恋相守的故事。※其三:家庭纷争:产科医生莫弟与难民伊士麦两家的家庭问题。※其四:国族龃龉:足球迷葛雷芬阴错阳差改变人生的故事。※其五:事业危机:英国BBC记者杰利至战地采访,因故受伤,导致精神几近崩溃的故事。 一九九三年,伦敦。 世界杯预选赛之英国对荷兰,英荷两国球迷聚集英伦街头剑拔弩张;解体的南斯拉夫产生大批难民涌入欧洲,与当地波澜不惊的福利社会碰撞交激;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互相要将对方夷为平地,那一场战争产生了一幅新闻照片美的让人揪心: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利叶。 BEAUTY PEOPLE -----美丽战争。 标本般的中产阶级家庭偏偏出了颓废吸毒的儿子,抢钱吸毒结党成派,张扬那一点点不肯向循规蹈矩投降的可怜青春;和妻子分居的医生为争夺孩子与妻子大吵,他的女病人怯怯扯着他的一角衣衫告诉他自己要堕胎;非法移民在医院邂逅美丽女孩,以布衣身入她那上流社会的衣香鬓影;BBS的记者在克族、塞族交战区目睹不用麻醉一把锯子生生锯下一条腿来——他目睹战争的疼痛,而崩溃了对文明社会的信仰。 就是通过四条线索轮流切换,影片严谨朴实地铺开故事构架,四个原本富裕而沉闷的家庭,在卒不及防间碰到战争、鲜血与死亡,发生变化。 吸毒青年迷幻中误入维和部队,醒来已身处交战区,一个小孩问他是否美国人,更多的人在一声不吭地捡着空投下来的日用品。他笑了:多么好玩的一个PARTY!翻个身打算再睡,轰一下炮火齐鸣,身边小男孩被炸飞出去,轰、轰,生与死的狂奔中他触知战争,是不用麻醉锯下了的一条腿,是小孩再也不能看见光明的眼睛,是脚下一松既会爆炸的地雷头顶上温热的血滴,来自刚刚尚且温热的人-----回家时他脑门上还顶着血迹,抱着丧失光明的小孩,他看生活的眼睛却有了光亮。 我们常常需要别人的苦难来衬托自己的幸福,然后,平凡不堪的生活豁然开朗,生命的意义——那么不可思议地——显现了。 医生耐心地劝说病人夫妇把孩子生下来,丈夫结巴地说:可,孩子不是我的,可,可屏幕上是他们的婚礼录象,黑白镜头中新娘美如古希腊仙子,洁白婚纱和花瓣迎风飘舞。忽然很厌倦。他想说什么?一个婚外情故事,孩子不是他的于是没有生命权?我厌倦,直到他痛苦地说那是士兵强暴她之后……呵,一口凉气倒灌回来,我怔住,生命何其无辜,要被如此尖锐撕裂践踏!而极温柔极圣洁的和声响起,像在安慰每一颗痛苦的心:不哭、不哭…… 难民在上流社会举步维艰,他说要上厕所,上流社会们如被抽了耳光般难堪,告诉他在这里上厕所要说:抱歉、失陪;而他那美丽的小女朋友却瞪住家人一字一句说:可是我们管上厕所叫他妈的滚蛋。两人宁肯到难民区享受爱情,而门口移民局抓人的喊声哭声却声声入耳。他淡淡解释:今天轮到她。-----那么明天呢?他只是没有明天。 离乱的他对高尚出身的她是冒险不羁是庸俗生活的拯救;而单纯洁白的她对他而言是阳光空气小麦和水,是流离逃亡上的宁静令他伫足。 记者从与死亡短兵相接的战场回到英国,发觉自己的拍摄只不过被政客利用。战争的影象仍烙在他心底烫的他疼,他想截下自己一条腿来代替良心的呼喊,可所有人都说你会好的你会、你终于会忘记这一切——如果良心是痛苦之源,那么就睡了吧,他和我的良心! 罗素说人生有三个阶段:青少年对知识的渴望,中青年时代对爱情的渴望,和晚年时代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我还未老,但看着影片里的痛苦却总感同身受。因为同情,所以同痛?可我也知道电影一完就什么都忘了,舞照跳马照跑就像那个记者最终会选择遗忘。我的感动只能存在这么片刻,这真让人沮丧和而诧异。 最后一轮切换:吸毒的少年在受难孩子身上发现人生意义和信仰,他们得其拯救;难民与上流社会们的女儿结婚,尽管婚礼上他拿过枪杀过人的自述让文明社会难堪;医生帮助病人生下孩子,加上他的孩子们欢歌笑语俨然世界大同;痛苦的记者终于回到正常社会···这一切,是否可以说,我们愈合了战争的伤口? 别人的痛苦可以映衬我们的幸福,可是,不要太多啊,不要放太多的辣椒而成了一盘食不下咽的饭----我们看着花团锦簇的结局,同时,对仍在发生的战争背过身。 可是,当那对夫妇出院后一路轻盈,那畅快的镜头和热烈的歌声合在一起无比美妙。那些街头的少年和姑娘,激动的球迷和淡泊的乞者一幕幕如飞掠过,是这么丰富灵动而有滋有味的街头众生相。抬眼处,满眼新绿的树叶歌唱般大幅度在音乐中舞动,饱满、有力、热情--------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诗并加以改动,作为本片的诠释。 战争给了我们痛苦,我们却用它来寻找欢乐。 BEARTY PEOPLE,生命如此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