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1845—1603)历时118年 ,共经历了五代君主。虽然历时不长 ,但是都铎王朝处于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这样一个关键时代 ,因而其实施的各项政策也极具时代特色 ,特别是它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 ,对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重商主义政策振兴了英国的民族工业 ,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腾飞提供了前提条件英国是一个偏离欧洲大陆的岛国。在都铎王朝以前 ,英国仍然是一个经济落后 ,工商业不发达的“农业附庸国”。在整个国民经济中 ,羊毛和粮食的输出占有重要的地位。毛纺织业作为英国的支柱工业 ,虽然有所发展 ,但也远远落后于佛兰德尔、尼德兰、佛罗伦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重商主义者认为必须大力发展工商业。比如英国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司塔福特认为 :从外国输入商品是有害的 ,从外国输入本国能够制造的商品则害处更大 ,他反对输出英国羊毛和输入外国羊毛制成品。重商主义者还认为 ,“货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因此 ,积累更多的货币成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追求。都铎王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要“使国家富强 ,使自己显赫的必要条件”就是迅速发展工商业 ,为此 ,都铎王朝的历代君主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首先 ,都铎王朝扶植、鼓励发展呢绒制造业 ,以出口呢绒换取货币。都铎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七世(1485—1509)三番五次通过国家法令 ,禁止羊毛特别是优质羊毛的出口 ,甚至还禁止半制成品的呢绒出口。亨利七世与尼德兰缔结了“大通商”条约 ,恢复了英国与尼德兰正常的贸易关系 ,将英国廉价的呢绒等工业品倾销至尼德兰 ,从而加速了尼德兰呢绒业的衰落 ,推动了英国呢绒业的大发展 ,促进了以伦敦———安特卫普为中心的对外贸易的加强与扩大。正是基于这一点 ,亨利七世赢得了“商人的国王”的称号。此后 ,其继任者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到16世纪末 ,呢绒业已成为英国普及城乡的盛行的“全国性行业”。据统计 ,全国从事呢绒工业的人口达200万 ,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到17世纪上半叶 ,英国每年平均出口呢绒达25万匹 ,呢绒出口已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90 %。英国呢绒不仅销往意大利、西班牙、德意志、法兰西、尼德兰 ,而且远销到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俄罗斯和亚洲、非洲等地区。其次 ,大力发展海外商业 ,鼓励发展造船业。15世纪以前 ,英国建造的船只很少有百吨以上的。亨利七世为了扩大远洋贸易 ,奖励船主建造大船 ,规定凡是建造出百吨以上的新船者 ,每吨奖给五先令的津贴。这一规定刺激了英国造船业的发展 ,到第五代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1558—1603) ,英国海军终于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 ,为英国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纺织业、造船业等行业的带动下 ,各种金属制造、制革、制皂、染料等行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国内市场急剧扩大。海外贸易、殖民掠杀、走私等活动积累的财富一部分也转入工业 ,加强了工业资本。圈地运动又把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抛向工业市场 ,所有这些都使英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 ,并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资本的、技术的、劳动力的前提。可以说 ,都铎王朝卓有成效的重商主义政策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前奏。二、重商主义政策揭开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 ,推动了英国封建农奴制度的瓦解从15世纪的最后30年开始 ,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 ,这是英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重大变革 ,随之而来的还有经营方式和耕作方法的变革 ,这就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而这一切自始至终都与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密切相关。如果说圈地运动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 ,那么揭开这一序幕的便是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因为 :第一 ,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是引发圈地运动的主要原动力。如前所述 ,重商主义政策刺激了毛纺织业的突飞猛进 ,因此 ,对羊毛的需求量激增 ,这就造成了羊毛价格节节上扬 ,养羊业则成为一本万利的事业。贵族和乡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 ,便掀起了全国性的圈地养羊运动。许多被农民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被圈了起来 ,许多在封建掩护下的古老的公有地“敞地”被围了起来 ,变成了雇工放牧的草场。这是英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发端 ,也是英国封建农奴制瓦解的滥觞。第二 ,重商主义政策加速了寺院土地所有制的崩溃。寺院土地所有制是英国中世纪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都铎王朝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宗旨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积累财富 ,而掠夺教产就是其积累财富的一条重要途径。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亨利八世(1509—1547)曾于1536和1539年先后颁布了两道查封寺院的法令 ,封闭一切修道院 ,其全部财产包括土地在内均收归国有。这些被没收来的土地除一部分赏赐给宠臣以外 ,绝大部分被卖给了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寺院土地所有制的废除 ,是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一环。第三 ,重商主义政策也瓦解了封建贵族的领地所有制 ,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在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下 ,一方面是高度繁荣的商品货币的引诱 ,使得封建贵族不惜重金购买供享乐用的昂贵商品 ;另一方面是“价格革命”所造成的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 ,使得那些靠固定地租生活的封建贵族实际收入下降。他们入不敷出 ,债台高筑 ,陷于破产的境地。到16世纪末 ,靠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分地而显赫一时的38家贵族中 ,其直接继承人有22家负债累累。一些贵族不得不采取先质押而后变卖土地的办法来还债。这样一来 ,贵族庄园的数量不断减少。据统计 ,在1559年底 ,英国共有庄园3390座。而到1620年底 ,就下降到2220座。占园40座以上的大贵族也从39家减少到19家 ,这些都反映了封建贵族领地所有制的急剧没落。重商主义政策还使土地日趋商品化 ,土地自由买卖与转让具有广泛性 ,不仅王室不断地公开出售土地 ,而且土地还进了商品交易所 ,成为投机商倒买倒卖的商品。在土地制度的转变过程中 ,土地大都落到了新贵族、资产阶级和自耕农手中。那些获得土地的新贵族、资产阶级和自耕农 ,采用新的经营方式 ,生产新的原料作物 ,满足新的市场需求。他们与工商业资产阶级一道 ,推动着封建制度下的英国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都铎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使英国农村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这是一场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基础的变革的序幕”。三、重商主义政策促使英国建立起外向型经济模式 ,推动英国经济走向世界重商主义者认为 :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而对外贸易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都铎王朝的统治者放眼世界 ,把目光从狭小的海岛移往遥远的海外 ,把本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范畴 ,以海外市场作导向 ,建立起外向型经济模式 ,积极推动本国经济走向世界 ,努力开拓世界市场。英国对外开拓市场是全方位的。向西 ,它开拓了美洲市场。1497年 ,英王亨利七世向探险家约翰·卡波特颁发了远洋航行特许状 ,希望他能沿着西北方向寻找到一条去往东方的新航路。当卡波特意外地发现了纽芬兰等地后 ,亨利七世立即赐予厚赏 ,并授予他“海上将军”的称号。从此 ,英国努力开拓美洲市场 ,在纽芬兰岛建立了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渔业区。1584年 ,华尔脱·拉莱又在弗吉尼亚建立垦殖区。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之后 ,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畅通无阻。1607年 ,英国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殖民地—弗吉尼亚。然后 ,英国不断扩大殖民地的范围 ,逐步侵占北美辽阔的土地 ,把这里发展为英国的工业原料基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向北 ,英国与俄罗斯建立商业贸易联系 ,并以此为基地开辟中亚市场。1553年 ,英国远征队向东北方向航行 ,与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了贸易联系 ,并为英国商人谋取了极为有利的贸易优惠权。第二年 ,经玛丽女王(1553—1558)批准 ,英国商人正式建立了“莫斯科公司” ,专门经营俄罗斯、中亚、波斯一带的贸易。1579年 ,英国商人又创办了“东方公司” ,专门经营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贸易 ,迫使长期垄断该地区贸易的汉萨同盟分权让利。向南 ,英国与北非、西非国家发展商业往来。亨利八世的宠臣威廉·霍金斯在1530—1532年间曾三次在几内亚与巴西进行贸易。在1551年和1552年 ,温德姆率领英国船队先后到达摩洛哥的扎菲亚和加那利群岛的圣克鲁斯 ,在那里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活动。1553年 ,他又开始了从几内亚到贝宁之间的航行 ,打通了与北非的商业交往。伊丽莎白女王上台以后 ,英国在北非和西非的贸易活动更加频繁和扩大了。1585年 ,英国成立了“摩洛哥公司”。1588年 ,又成立了“几内亚公司”。这些地区垄断性的商业集团纷纷前往非洲 ,从事不平等的贸易掠夺 ,乃至贩运黑奴。向东 ,英国恢复了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往来 ,打通了与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贸易。都铎王朝早期 ,英国曾与地中海地区有过贸易往来 ,后来因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而中断。1571年 ,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战胜了奥斯曼土耳其海军 ,为英国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商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580年 ,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拉德三世表示愿意与英国通商。于是 ,伊丽莎白女王于1581年正式向“利凡特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 ,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 ,期限为7年。而且 ,女王本人也向该公司秘密投资4万英镑 ,占了该公司全部资产的一半。英国通过“利凡特公司”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出口价值约15万英镑的呢绒。早在16世纪80年代 ,英国的殖民贸易触角开始伸向东方的印度。1600年 ,伦敦商人在伊丽莎白女王的支持下成立了着名的“东印度公司” ,该公司享有对好望角以东的国家特别是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到17世纪 ,英国商人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各地 ,空前地突破了封建农本经济的闭塞状态 ,将英国经济纳入了世界经济运行的轨道。尽管他们是以强盗的身份 ,以暴力掠夺的方式进行贸易 ,但是他们所开辟的广阔市场以及所获得的大量廉价的原料和金银财富 ,为英国经济注入了活力。来自海外的金银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 ,变成资本 ,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飞速发展 ,使英国经济迅速壮大 ,成为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