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不见得是一个正面人物,但绝对是个传奇人物。戈登也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毁誉参半非常与众不同。在中国正史里,戈登是帝国主义的刽子手,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屠夫,中学历史课本这样叙述戈登的结局:“恶贯满盈的戈登在喀土穆被苏丹起义军打死。”倒退一百年,在晚清的历史里戈登是平定长毛之乱的大功臣,授提督衔,赐黄马褂、孔雀花翎,戈登死后清庭专门派人去吊……赫德是北爱尔兰人,在中国长期担任海关总税务司,被清廷视为客卿。1863年11月任海关总税务司。1908年休假离职回国,仍挂总税务司的头衔。在主持中国海关的近半个世纪中,赫德不仅在海关建立了总税务司的绝对统治,他还插手中国的文教事业。他深受清政府信任,以至封疆大吏如总督的任命,有时也要咨询和采纳他的意见。赫德1911年9月20日卒于英国。清王朝追授他为太子太保。丁韪良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他在中国生活了62个年头,他多年从事翻译、教育工作,在中国近代教育的酝酿和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1863年,丁韪良开始着手翻译美国人惠顿的《万国公法》,成为当时中国融入世界的核心话语。1898年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成立时,丁韪良被光绪皇帝任命为首任总教习(即校长),授二品。开学之际,他当着全体中外来宾的面,向中国的圣人孔子鞠躬致意。此举使丁韪良被一些基督教人士视为神的叛徒,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以这样的方式融入了中国……李提摩太是英国的传教士,1870年2月被英浸礼会派来中国,在山东烟台、青州传教,并学习中文。1876~1879年华北大旱,他从事赈灾活动,在山西发放赈款,借以与清政府高级官员结交。1890年7月,应李鸿章之聘,在天津临时任《时报》主笔。次年10月,到上海接替韦廉臣为同文书会(广学会)的督办(后改称总干事)。他与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荃、左宗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有过接触……莫理循1862年生于澳大利亚。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在清末民初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国、巴黎和会……他对中国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他努力想帮助中国政府摆脱政治和经济危机。莫理循对当时的中国政治和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北京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旧时就曾叫过莫里循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