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来自于中国传统戏曲剧目《乌盆记》,讲一个被窑主害死的布商,鬼魂附着在一个瓦盆上,这个瓦盆说服了买下它的老者帮自己伸冤;程树仁在《中国影业史》里提到《瓦盆伸冤》的导演是梁少坡,这很可能是电影在香港开始本土化的最初尝试,可惜它连一点见证文字都没有遗存,空留了一个片名。谁是班杰明·布洛斯基?这个陌生的名字,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关于中国电影史的种种论述中,只出现过一百余字的简单介绍,草草不详。在漫长的半个多世纪里,他的名字上布满厚厚的灰尘,几乎同那群20世纪初来华拍影片、放电影、经营戏院的外国“淘金者”一起,湮没于时间的缝隙—然而,如果说香港 电影迄今为止真的有了一百年(这一点电影研究界尚有争论) ,“布洛斯基”却是个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标杆,因为这个纪元的起点,就是布洛斯基1909年在香港投资拍摄的短片《偷烧鸭》。留学美国学电影的导演程树仁,在1927年载于《中华影业年鉴》的《中国影业史》中就曾有记录:“前清宣统元年(西历1909年) ,美人布拉士其在上海组织亚细亚影片公司摄制《西太后》、《不幸儿》,在香港摄制《瓦盆伸冤》、《偷烧鸭》。”以上程树仁提及的四部“亚细亚出品”,现在都没办法看到了,惟有《偷烧鸭》留下了香港早期电影导演关文清的口头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