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图-何处是江南

人文地图-何处是江南

70

    6.8

    • 主演:未知

     内容简介

    第一集 水乡湖泽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江南。的确,江南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不仅迎来了举世的目光,还引来了对其概念界定的众说不一。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江南”是指“江南丘陵地区”。就是南岭以北,洞庭湖、鄱阳湖以南,太湖以西,这一大片低山和丘陵,总称“江南丘陵”。然而,从气象学的角度看,江南的界定,甚至是越过了长江,北到淮河。也就是说,梅雨所覆盖的地区,都是江南。除此以外,语言学者、历史文献专家等领域对江南概念的界定更是众说纷纭。然而从各种各样的立场与说法中,却不难发现,大多数人们对江南的界定与想象,都离不开一个最为核心的区域,这个区域便是以太湖为中心的一个或大或小的区域范围。这一地区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分布其间、星罗棋布的水乡湖泽。有水之处,往往亦有山,正所谓山水相依,水清山秀。当江南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地位而被世人津津乐道,争执不休时,举世无双的山水形胜,使江南的面孔俨然清晰起来。第二集 古往今来据史料记载,秦汉时期,“江南”的涵义便已略见雏形,在汉朝人眼中,江南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大约涵盖了今天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到达隋代,“江南”还有江汉以南、江淮以北的意思。较为明确的江南概念,成形于唐代。贞观元年,行政上划分天下为十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自湖南西部以东直至海滨,是秦汉以来最为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不过,这个江南道的范围仍然过于宽泛。于是到了开元年间,唐朝设立了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为江南地理概念的进一步明确,打下了基础。以后,宋代沿用唐朝江南东路,两浙路、江南西路的称谓。伴随江南概念的明确而来的是,江南区域地位的不断显现。随着中华文明的向南转移,江南成为了历史上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当北方的游牧民族挥师南下,中原政权无法抵挡之时,江南就是首选的偏安之地。如晋代的“永嘉南渡”,北宋的“靖康之耻”等等,江南地区不只一次地使中华文明避免了灭绝的命运。在朝代的更迭反复中,众多人物也正是在这里登上了历史舞台。第三集 富庶之地自古以来,江南便是人们心目中富庶繁荣的鱼米之乡。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与气候条件,江南在农耕稻作和渔业发展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再加上东晋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几次南移,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江南一带的劳动力,并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使得晋代以后江南从令人畏惧的荒蛮之地,逐渐变为令人向往的人间天堂。此外,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与其发达的水网条件也密不可分。水不仅为江南直接产生财富,同时也承载了江南的财富,沟通了江南与外界的联系。唐代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的赋税重地,全国的赋税比重“江南居十之八九”,虽然其范围是指江淮以南,南岭以北的整个东南地区。然而仍然由此可见,江南对全国经济的贡献。到了明清时期,除了农耕和渔业以外,江南还成了重要的丝绸产地。当时,苏州嘉兴的城乡民众,大多以纺织为生。到达近世,江南更是利用水路交通的优势,率先从传统经济走进近代工商业的新时期。一批江南商人和实业家的涌现,众多市镇的相继成形,以及对外贸易的迅速繁荣,使得江南当之无愧地成为了近代中国经济的领先之地。第四集 风物雅韵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富庶的鱼米之乡,带来的并不一定只是奢华的物质追求。细说江南人的吃穿用度,品味江南风物,便能懂得江南人的生活态度,在于追寻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辑里丝,原名七里丝。产于太湖流域浙江南浔镇,江苏盛泽镇一带。在机械缫丝尚未盛行时,辑里丝曾畅销全国甚至海外。江南的丝织品可谓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这是当年繁忙的街市写照,而在乡村,则是遍地桑树,户户养蚕。今天,这里的丝绸依旧绮丽优雅,风情万种,把江南装扮成一道风景,一种韵味。江南人喜爱饮茶品茶,爱屋及乌到不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甚多,甚至对茶壶茶具本身,也极其在意。盛茶的器具,早已不单为解渴之便,反倒是其艺术和审美价值更受江南人的珍视。产于宜兴的紫砂壶,便是其中的代表。北宋文人梅尧臣诗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关于紫砂壶的最早记载。时至今日,紫砂壶在无数江南人的手中传递至今。平淡、闲雅、端庄、稳重、质朴、内敛……世上的茶具有千万种,然而能够承载起如此的美与精神品格,则并不多见。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
    返回顶部